12月6日,我院以94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终期验收。
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现场询问、查看资料等方式,对我院机构养老及残疾人社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全面检验和指导,对我院的试点项目建设进行了充分肯定和客观评价。
自标准化试点工作建设以来,我院积极探索,深入调研,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从科学性、完整性、适用性、操作性等方面,建立起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岗位标准4个子体系在内的标准体系,共计150多项标准,标准覆盖管理各个环节、服务各项流程。
将标准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标准化)科,形成以上率下,齐抓共建的格局。印发《重庆机构养老及残疾人社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工作方案》《重庆机构养老及残疾人社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工作推进方案》,建立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的制度机制。
实施涵盖出入院、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安宁服务、社会工作、文娱休闲8类服务49项标准,规范和改进服务提供17项标准和30多个点位,着力解决了出入院、照料服务、膳食制作等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各部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从试点前的82.35%提升到95.09%。
坚持“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根据残疾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制定实施8项康复服务企业标准,确保“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每年开展康复治疗达700人次以上;开设各类特殊教育课程,每月课时达20小时以上,惠及55名特困人员;开设各类技能培训,稳定培训人数长期保持在15人以上;制定个性化回归社会计划,帮助15名特困人员回归社会,32名特困人员在院内园林、保洁等岗位辅助性“就业”;鼓励特困人员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实现自我,回报社会。
实施《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规范》,岗位名称设置从84个精简到47个,其中管理层从19个精简到10个,操作层从63个精简到35个,有效杜绝和避免了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
担任重庆养老协会副会长单位,3人先后担任重庆市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2人成为重庆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专家库成员,多次参与地方标准评审。先后起草4项地方标准,其中《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34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2项地方标准,是全国第一部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积极实施“牵手计划”,帮助贵州省正安县和重庆市丰都县、城口县培养社会工作人才63名、建立服务管理标准82项,引领当地社会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院标准化工作多次被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媒体报道,标准化服务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行业、引领社会的作用。
文章来源:重庆市第二社区福利院
本站所展示的文字、图片、价格等项目介绍存在时效性,项目最新情况以现场参观及咨询为准。本站展示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