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助推养老服务民生工程升级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其中,“推进医养结合”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该区现有养老床位2203张,其中:农村敬老院3个,床位416张;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个,床位808张;民办养老机构4个,床位979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4个,日间照料床位503张。
整合资源
推进医养结合进社区、家庭
在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包河区先从统筹规划、政策支撑入手,陆续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对新设立的300张及以上床位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补助,引导、鼓励、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为推进医养结合进社区、家庭,包河区积极整合资源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开展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省、市三甲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二是全面建立了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城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人数7.24万人,签约率70%,已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在滨湖医院设立老年科,计划在淝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老年病床100张,已设置老年病床数236张。四是开展为期三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12大类46项无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5类11项有偿服务。全区共组建12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1万余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7.4万余人。
加强引领
推进医养结合进机构
为引导、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包河区建立了养老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医联体,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帮助有就诊需求的老人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救治,启动包河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床位500张),在万寿老年公寓、振亚颐养实施医养结合,新增医养结合型床位833张。
同时,按照15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须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的要求,在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和万寿老年公寓均设置了护理院,目前,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内设的合肥市振亚老年护理院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万寿老年护理院现已进入筹建阶段。
为加强农村敬老院与街镇医疗机构的合作,除建立敬老院卫生室外,包河区还在大圩敬老院开展设立特护区试点,设立护理床位69张,加强医护力量,基本解决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医养问题。
该区还积极引导民办医疗机构依法、规范、诚信、有序地开展诊疗活动,保障民办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累计批准设立民办医疗机构22 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门诊部10个。
医疗保障制度是推进“医养结合”的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河区以每人每年115元的保费标准,为全区560位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对象购买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同时,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推进“银龄安康”保险制度,引入商业保险机构,为60-90周岁老年人提供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服务,目前,全区参保老人达4.9万人,缴纳保费238万元,保险公司赔付额112.9万元,受益参保老人623人次。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天地www.yanglaotiandi.com
来源于《合肥晚报》
无